发布时间:2025-09-27 07:15 | 来源:巨潮网 | 浏览:4513次
中新网阿拉善9月26日电 题:中蒙边境有位“赛很”所长 作者 陈峰 刘斌 旷靖 清晨的巴丹吉林沙漠,夜里的沙尘暴刚刚散去,天边泛起淡蓝。哪怕,国庆中秋假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推出24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并精选京郊微度假、工业研学游等创新体验场景,深挖骑行、赛事等潮流玩法,推出了系列主题文旅线路,为8天小长假送上首都“文旅大餐”。--> 主题文旅线路 【重温峥嵘岁月】 从卢沟桥的滚滚硝烟到平西根据地的嘹亮红歌,北京这片热土上,镌刻着不屈的精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梳理城市红色记忆,串联起那些承载着...。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院内,巡逻车覆着一层层细沙,所长呼格吉勒一边带领民警清理,一边笑着说:“今天的天气,还算‘赛很’!过去,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李京泽)记者30日从中国慈善联合会获悉,“善行边疆”活动动员部署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助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介绍,“善行边疆”活动计划3年内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9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开展一期活动。活动将引导、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聚焦边疆治理、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领域,通过慈善帮...。” “赛很”,在蒙古语里是“好、不错”的意思。总之,中新网伦敦9月28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机构调查显示,英国公众对未来五年至十年间的中长期通胀预期有所上升,这一动向加剧了市场对英国央行货币政策路径的关注。 调查由花旗银行与民调机构YouGov联合进行,显示公众对五至十年期的通胀预期从8月的3.9%上升至9月的4.1%,不过仍低于7月的4.2%和6月的4.3%水平。短期通胀预期则连续三个月维持在4.0%。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预期上扬在一定程度...。这位皮肤黝黑、性格爽朗的所长总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见到牧民的第一句话总是:“今天‘赛很’吗?”久而久之,当地牧民都习惯叫他“赛很”所长。图为呼格吉勒(图左)走访辖区牧户。旷靖摄 今年40岁的呼格吉勒,从小在牧区长大,对边境地区的守护有着特殊的感情,立志要做一个“赛很”的人。2004年,他如愿穿上警服,来到中蒙边境,把青春年华扎根在大漠深处,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使他的外貌比同龄人更显沧桑。 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管辖着约1.9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和14公里中蒙边境线。这里沙梁连绵、风沙肆虐,派出所周边只有两条狭窄的油路与外界相连。为了到达沙漠深处的牧民家,民警们常常要翻越沙梁、穿行沙海才能到达。 有人形容这里是“远得像天边”,但呼格吉勒常说:“群众有事,再远也要去。”谁家缺生活物资,他开着车送过去;谁家丢骆驼,他连夜带人去找;谁家有矛盾,他劝到深夜。风再大,路再远,民警们的身影总能出现在牧民最需要的地方。图为呼格吉勒(图左)走访辖区牧户,牧民竖起大拇指,赞其很“赛很”。旷靖摄 2024年冬天,一场暴雪让巴丹吉林沙漠气温骤降至-30℃。牧民巴雅尔求助:“呼所,我家的羊跑散了,天又黑又冷……”呼格吉勒立刻带领民警,驾驶警车冲进茫茫雪海。 一路上,狂风裹挟着雪粒,猛烈地击打车窗,发出阵阵噼啪声,能见度不足10米。经过3小时的艰苦搜寻,终于在一座沙丘后发现了被困的羊群。 将羊群赶回羊圈时,民警们的脸颊已被冻得通红,天边已微微泛白。巴雅尔看着民警们的模样,眼里闪烁着泪光:“呼所,你们真是‘赛很’!” 呼格吉勒笑着回应:“只要人和羊都平平安安,那就‘赛很’了!” 这样的故事,在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并不少见。今年年初,牧民宝山焦急求助:“呼所,我的劳务款一直没结清,愁得睡不着觉……”呼格吉勒带上民警驱车赶往宝山家中。呼格吉勒将合同一页一页核对,把模糊的条款一一圈出,又现场打电话和企业负责人沟通,谈到夜深,终于敲定了结算日期和金额。宝山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拉着呼格吉勒的手连声道谢:“咱心里踏实了,能过个‘赛很’年啦!”图为呼格吉勒(图右)帮助牧户装卸饲料。旷靖摄 “我们辖区治安‘赛很’,风景‘赛很’,警民关系更‘赛很’。”呼格吉勒喜欢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派出所成立了“暖心服务小分队”,帮牧民搬卸草料、送医送药、宣传安全知识,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他常对年轻民警说:“要想让牧民信任,就得多为他们着想,咱们和牧民的心才能越靠越近,警民关系才能越来越‘赛很’。” 19年的戍边时光里,呼格吉勒的皮肤被风沙吹得黝黑,鬓角悄悄爬上白发。有人问他想不想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他笑笑说:“只要牧民们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把边境守得更‘赛很’。”(完)--> 【编辑:叶攀】
当前,在赏金女王模拟器✅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方面,值得关注。
中新网兰州9月26日电 (张瀚之 杨娜 路晓瑛)9月下旬,兰州市榆中县北山地区的山梁上,层层梯田如金色缎带缠绕山间,糜谷飘香。这片曾因“十年九旱”而深陷“广种薄收”困境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生态过渡带,如今正迎来寒旱特色农业丰收的喜悦。 这片曾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干旱山地,如今凭借寒旱农业创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秋粮丰收答卷——今年仅黍子种植就达2万亩,预计带动周边5万亩土地增产,“低产田”变“稳产田”的背后,藏着榆中县探索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9月下旬,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金色的农田里,糜子等作物丰收。曾经的坡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变成梯田,农用机械正在田间地头忙碌,迎来丰收季。赵江梅 摄 党建牵线:“散地”连成“产业园” 北山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是典型的旱寒农业区。过去,土地零散、技术落后,农民“靠天吃饭”,亩产低、效益差,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转机始于榆中县“党建+”模式的深入推行。据了解,韦营乡党委指导7个村党支部联合成立农业发展公司,整合土地资源,推行“党委领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新机制。 今年,该公司流转土地达2.56万亩,比去年增加3400亩;针对年轻人外出、老人无力耕种的情况,还推出“全托管”服务,800多户农户的6000亩土地实现“种管收”一条龙。“不光土地连片了,产业链也串起来了。”榆中县现代寒旱农业粮食核心种植区基地负责人郎涛说,从育种、种植到农机服务、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企业、合作社协同,“现在的韦营,不是零散的庄稼地,而是个‘粮食产业园区’。”图为榆中梯田。赵江梅 摄 技术破局:寒旱地里的“增产妙招” 北山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海拔超2200米,“又寒又旱”是种粮最大的坎。“要丰收,就得跟老天爷‘掰手腕’!”郎涛说着,指向田埂上的覆膜机——这是当地推广的“旱作四法”之一,顶凌覆膜双垄穴播能让出苗率提升40%,足墒密植条播可减少地表蒸发50%。 今年上半年干旱、下半年雨涝,正是靠改装的农机和精准技术经住了考验。在田间,一台加装杂粮割台的收割机正在作业,“普通收割机收杂粮会漏籽,这台捡拾率能达90%以上!”郎涛说,除了农机改造,土壤改良也不含糊:秸秆还田增有机质、氮磷钾科学配比,“以前农户乱施肥,现在按‘配方’来,土壤肥了,产量自然上去了。” 种业创新是另一张“王牌”。去年“兰洽会”引进的保定农垦实业集团,在北山建起了育种试验田,试种耐寒耐旱的甘蓝8号小麦、特色黍子等品种。“这里海拔高、虫害少,昼夜温差15摄氏度,种出的粮食品质特别好。”该公司副总经理崔晓旭说,目前合作培育的新品种,亩产比老品种高200多斤,还计划推到京津冀市场。图为丰收晾晒的粮食。杨娜 摄 全链闭环:让“好粮”卖上“好价钱” 在韦营乡的粮食加工车间,烘干设备嗡嗡作响,刚收的糜子经过加工,将被打包发往保定。崔晓旭介绍说,集团投资建设的冷链物流园等即将竣工,“北山的杂粮能通过我们的商贸网络,直供京津冀的超市和社区,附加值能提升三成以上。” 产业链的延伸,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了希望。如今,韦营乡产业链上涌现出越来越多“80后”“90后”新农人,他们学技术、跑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眼下,榆中县正计划把北山经验向北部寒旱区推广,明年将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带动近20万亩土地种植特色杂粮。“我们要让‘糜香满谷’的景象遍布北山,既守住粮食安全的‘米袋子’,又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榆中县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股股长刘明亮表示,北部山区已形成以小麦、糜谷为主,百合、中药材轮作的倒茬经济模式,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升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从“广种薄收”到“粮丰民富”,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依托科技赋能、全链闭环、联农共富的创新实践,靠着寒旱农业的创新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完)--> 【编辑:梁异】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91度,东经104.58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三级应急服务响应,要求有关单位开展联合会商,加强震情监测和震后趋势研判,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目前,甘肃省地震局已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据了解,甘肃定西、兰州等地有明显震感。 (总台央视记者 张腾飞)--> 【编辑:李润泽】